固体废弃物“变身”全降解地膜,汉企新技术让
荆楚网(湖北日报)(记者徐雷、实习生陈佳琪、通讯员褚仁轩)当常见的工农业固体废弃物(粉煤灰、磷石膏、秸秆、竹末)遇到来自田间的淀粉和植物油时,通过一种名为BDHP(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核心技术,可以将它们“转化”成可在自然界完全降解的地膜。 11月11日,在湖北学者、专家、博士后“智慧之光”企业绩效与创新对接转化活动上,益新惠祥(武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这一环保新材料项目备受关注。
这项创新技术得到了一家在当地扎根的公司的支持。益新惠祥(武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源于创始人李旭清对湖北武汉人的热爱。公司专注台湾有机农业20余年rs。 2018年,创始人李旭清带着团队回到武汉创业,决定将自己积累的有机农业和环保经验奉献给家乡。在介绍公司成立初衷时,公司CEO潘慧晶表示:“我们希望将20年来在有机农业领域积累的经验带回来,为家乡的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回国后,公司迅速在武汉设立总部和研发中心,并与国家特聘专家、湖北大学副教授苏晓海博士等人才合作,将先进的生物降解技术国产化和产业化。在展台前,潘慧晶先生拿着可降解黑色地膜样品介绍道:“我们的地膜除了含有BDHP生物材料添加剂外,还含有植物淀粉、有机质等天然材料。il和碳酸钙。它不仅能有效抑制有机农业中的杂草、降低劳动力成本,而且能在环境中完全分解,不留下白色污染。”
他进一步解释了引进这项技术的初衷:“我们在台湾实践有机农业已有20多年,深知除草是一个难题。无塑料覆盖物可以显着降低成本并实现更多的有机农业实践。这是我们最初的动力。”得益于苏晓海博士的材料技术,我们克服了很多难题,能够根据不同环境和当地作物的需要,“因地制宜”地生产产品。
目前,该技术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产品已拓展至农用地膜、育苗盆和工业包装材料等。潘慧晶透露,产品使用面积约10万亩北京、天津、云南、台湾等地的负责人表示:“有些产品比同类塑料制品更便宜,性能更好,而且生产工艺更容易推广。”
怀着为家乡做贡献的初衷,我公司正积极向湖北省拓展。潘慧晶表示:“除了武汉,我们还计划将应用拓展到天门市、东西湖区、荆门市等地的数万亩。从回乡的感觉出发,我们目前正在以负责任的方式,以环境为动力,用新材料推动农业的绿色转型。以‘回乡为重点’,这家公司正在祖国的土地上一步步布局。” 上一篇:约140万枚!湖北省“双11”跨境电商业绩迎来巅峰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