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让我们共同努力,迈
中新社北京10月22日电标题:中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代表:携手共创零饥饿的美好未来。中新社记者管宜润:“最终目标是建设一个零饥饿的世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是这样描述其努力的。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赵兵表示,这不仅意味着消除一切形式的营养不良,也意味着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转变,让小农户通过农业劳动获得稳定的生计,为儿童提供营养安全和健康成长。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作为全球最大的人道主义组织,粮食计划署目前正在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工作,提供紧急粮食援助,共同帮助相关政府和社区寻找改善生计和粮食安全的有效方法。赵兵坦言,当前全球粮食安全需求紧迫,形势不容乐观。根据联合国2025年发布的最新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去年约有6.73亿人遭受饥饿。赵兵表示,一方面是由于战争、冲突、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南半球许多国家农业生产能力仍然不足,技术水平落后,产业链不完整。 1979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粮食计划署活动。赵兵表示,鉴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合作,世界粮食计划署于2016年成立了中国农村发展卓越中心,旨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在粮食安全方面的成功经验和解决方案、通过南南合作和三边合作改善营养和减贫。 2022年,启动中国-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南南合作知识共享平台,建立平台,分享中国在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减贫和农村转型需求及解决方案等方面的经验,促进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赵兵表示,中国在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全面脱贫、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研发出许多适合小农户和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因此,我们将把中国经验视为知识宝库,采取切实有效的多方面方法,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具体需求和挑战,妥善落实中国经验,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回顾过去,40多年来,赵兵形容世界粮食计划署与中国的合作“有效、及时、具有前瞻性”。“我们很高兴中国政府继续坚持多边主义,强调联合国作用,加大支持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的力度” 和平与发展。”赵兵认为,粮食安全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当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相互交织,各种挑战越来越激烈,“联合国作为多边平台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面对这些挑战,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赵兵呼吁各国参与加强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加粮食供应自给自足,促进建设可持续农业和粮食系统,特别关注儿童和妇女等弱势群体,并增加对改善营养的投资。 “消除饥饿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创新、协作并支持世界各地的弱势社区和人民。”这样我们才能恢复埃斯佩兰萨,真正走向没有饥饿的美好未来。 “(或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