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农机助力争分夺秒推进秋收
当前秋收时节,我国部分地区正经历持续阴雨天气。在一些地区,通过积极避开雨季和使用阳光充足的窗台来促进收获和种植。在没有降雨的地区,先进的大型农业机械设备以及无人作业高效运转,助力秋收。
在一些受降雨影响的地区,我们利用先进农机设备,灵活调整工作节奏,集中力量促晴秋丰收。在黑龙江省北安市,当地合作社将智能收割机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结合起来,实现大豆精准收割。操作过程中测量误差保持在2.5厘米以内。农机操作人员可以从驾驶室控制面板实时管理联合收割机的运行状态,实现高效、省力、省力克收获。遇到下雨,农机提前得到保护,雨停后即可恢复作业,减少天气对进度的影响。
北安峪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会长王益新:目前合作社使用的农机装备都是大型、大功率、高端智能农机。收割玉米时,它可以自动排列行。通过收获不需要行对齐的作物(例如大豆和小麦),您可以减少重复种植和作物损失。
在未受降雨影响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各种新型农机设备继续投入秋收和播种工作。这款混合动力拖拉机是我国马力最高的,每小时可犁耕 38.5 英亩,每英亩消耗的燃油不到 1 升。油耗比c降低25-35%常规设备,经济性显着提高。原本需要五天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可以在不到四天的时间内完成,为以后的天气变化提供了缓冲时间。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赵延水:随着新型、大型农机的到来,秋收的效率大大提高。例如,可以采用可变施肥,然后进行播种和灌溉。农药使用量可减少15%,显着提高资源利用率。
农业无人驾驶驾驶模式也成为应对天气状况、保障秋收的重要助力。目前,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等人的领导下,我们正在日本开展无人农业作业实验。本次试点重点推广智能农机装备应用培育农业新生产力。近年来,全国已形成覆盖14种主要农作物、3类土地、3类土壤的试验田40个,总面积90万亩。在收获阶段,无人农机可快速部署并持续作业,减少气候不确定性的影响。
国家无人农业作业试验主任潘春林:据抽样统计,作业过程中,生产效率提高25%左右,土地利用率提高5%~10%,能源消耗下降20%左右,实现了提高农业生产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
国家无人农业作业实验负责人也表示,预计2025年新增无人农业作业面积3亿亩左右。可供耕地面积无人农业作业和智能农机大幅增长。在农业生产领域,以智能农机为核心的新生产力越来越受到关注。
拓展电动、无人农机使用场景
“十四五”期间,我国农业快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广泛应用于农业。外科手术。
记者从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获悉,“十四五”期间,无人农机产业在全国得到全面发展。江苏省已建成无人农场280多个,黑龙江省计划建设20个万亩无人农场。智能农机与5G、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快速推进无人农场建设,拓展应用场景。
电动农机具“十四五”期间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记者了解到,50马力以下的纯电动农机已大量上市。大型农机混合动力技术解决了纯电动自主性不足的问题。有些产品经过现场测试或小批量生产。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赵延水先生: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涌现,电池电机的电控已经存在。 “十四五”期间农机电气化取得明显成效。
(央视记者 朱江 罗宏进 北安传媒) 上一篇:中国之声丨消费积分谁说了算?专家解读 →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